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_国产91高清在线_欧美xxxxzozo另类506070_黄色网app

永利集團3044歡迎光臨
學校主站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永利官網  師資隊伍  教育教學  專業認證與審核評估  科研工作  學生工作  合作交流  黨群工作  招生就業  國際教育  返回主站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下載專區>>學習資料>>正文

畢業論文寫作必讀

2013-04-30 19:58  關注:

                       《畢業論文寫作必讀》目錄

 

1.如何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2.如何寫畢業論文摘要

3.如何寫畢業論文結論

4.如何對論文選題

5.如何寫學術論文引言

6.如何寫學術論文結論

7.學術論文撰寫的主要內容與寫作技巧

8.常用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簡述

9.各種研究方法簡介

10.定性研究方法與定量分析方法

11.文獻研究法

12.問卷調查法

                     如何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結構包括:

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2.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研究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的步驟與進度

5.主要參考文獻等項目。

二、具體寫作要求

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主要說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歷史背景部分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研究成果如何。國內外研究現狀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狀況,介紹各種觀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著重說明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同時說明自己的觀點。發展趨勢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已經達到什么水平,還存在什么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決的方法。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即選題的意義,包括對選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說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開題報告撰寫者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
2.
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相對于選題的意義而言,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比較具體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想說明什么主要問題,結論是什么,在開題報告中要作為研究的基本內容給予粗略的,但必須是清楚的介紹。研究基本內容可以分幾部分介紹。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選題不同,研究方法則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確,會影響到畢業設計(論文)的水平,甚至成敗。在開題報告中,學生要說明自己準備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比如調查研究中的抽樣法、問卷法,論文論證中的實證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寫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爭取在這些方面得到指導老師的指導或建議。
4.
研究工作的步驟、進度

課題研究工作的步驟和進度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創作過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寫作、論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到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在時間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各個階段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對于指導教師在任務書中規定的時間安排,學生應在開題報告中給予呼應,并最后得到批準。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時間安排一般應提前一點,千萬別前松后緊,也不能虎頭蛇尾,完不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任務。
5.
主要參考文獻

在開題報告中,同樣需列出參考文獻,這在實際上是介紹了自己的準備情況,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選課題相關的資料源,證明選題是有理論依據的。在所列的參考文獻中,同樣應具備不少于3篇的外文文獻。

如何寫畢業論文摘要

 一、 怎樣寫畢業論文摘要

(一)什么是論文摘要

     摘要也就是內容提要,是論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建立在對論文進行總結的基礎之上,用簡單,明確,易懂,精辟的語言對全文內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葉,提取論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觀點,論文的主要內容,研究成果,獨到的見解,這些都應該在摘要中體現出來。

為了便于索引與查找,易于收錄到大型資料庫中并為他人提供信息,論文摘要應以第三人稱寫作,應是一篇具有獨立性的短文。

(二)論文摘要寫作要求

    1. 摘要的字數:摘要字數要求在300400字之間。

    2. 摘要的基本規范:

            (1) 應以第三人稱寫作。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獨立性,可以單獨使用。即使不看論文全文的內容,仍然可以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新觀點和想法以及論文所要實現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結果與結論。

(2) 敘述完整,突出邏輯性,短文結構要合理。

           (3) 文字簡明扼要,不容贅言,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不使用不必要的文學修飾,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4) 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圖表以及由特殊字符組成的數學表達式,不能列舉例證。

     3. 摘要的內容構成要素:目的,方法,對象和結論。

        (1)目的:畢業論文研究的范圍,目的,重要性。

        (2)方法:畢業論文的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成果:陳述畢業論文研究成果。

        (4)結論:通過對問題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結論及主要觀點(簡寫)。

   (三) 畢業論文摘要樣例

    (論文題目:個人所得稅流失問題的探討)

                                 

    1993年統一個人所得稅以來,個人所得稅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個人收入的增加成為我國目前增長速度最快的稅種。但同時個人所得稅也是我國稅收流失比較嚴重的稅種之一,因此對個人所得稅稅收流失機理的探討,流失規模的測算顯得尤為重要。運用數量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黑龍江省為例初步測算個人所得稅流失的規模,證明稅收流失的嚴重性,解釋個人所得稅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稅收制度的不完善,稅收法制建設滯后而造成的收入分配機制扭曲,加之信用制度缺失,傳統文化的慣性等諸多原因加劇了稅收流失的規模,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提出盡快出臺稅收基本法,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及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對策建議。

怎樣寫畢業論文結論

一、什么是畢業論文結論

結論是一篇論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為前提,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和論證所得出的最后結論。在結論中應明確指出論文研究的成果或觀點,對其應用前景和社會,經濟價值等加以預測和評價,并指出今后進一步在本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工作的展望與設想.結論應寫得簡明扼要,精練完整,邏輯嚴謹,措施得當,表達準確,有條理性。

 二、畢業論文結論的寫作要求

   1. 論文的結論作為論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單獨排寫,不加章號。

   2. 論文結論的字數要求在600-800字左右。

   3. 論文結論的結構應包括論證的結果,主要對策與建議,并簡要說明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為他人繼續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線索。

   4. 論文結論撰寫應該注意:結論部分應起到結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觀點或材料。

  三、畢業論文結論樣例

    (論文題目:個人所得稅流失問題的探討)

                               結 論

    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個人收入的不斷提高使個人所得稅成為增長潛力與空間最大的稅種,個人所得稅的流失也成為關注的熱點.本文以黑龍江省為例嘗試用稅收收入能力測算法估測黑龍江省個人所得稅稅收流失的規模,并與浙江省稅收流失規模作了比較,發現雖然兩省的經濟發展速度不同,但稅收流失的相對規模趨同,從而證實了稅收流失的嚴重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求稅收流失的原因,發現分類所得稅制強化了稅收的收入功能,削弱了調節功能,造成收入分配機制扭曲,將工薪階層推向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主體,稅收相對負擔較重,這與個人所得稅的目標是相違背的.而信用制度缺失,傳統文化的慣性等因素加大了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難度增加了稅收成本,稅收流失進一步加劇.因此治理個人能所得稅稅收流失在我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本文認為從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入手,減少工薪所得稅的累進級數,以混合課征制為過渡,緩解收入分配機制的扭曲.同時迅速建立起以身份證號碼為基礎的三號統一(身份證號,納稅識別號,社會保障號)的個人信用平臺,配合稅收征管制度的強化提高征稅效率.加大稅法宣傳力度,借助新聞媒體的力量,使公民知法守法,從而逐步減少稅收流失.

    由于筆者所學知識有限,本文只在粗淺的層面解釋個人所得稅稅收流失的原因,提出基本的對策建議.稅收流失的測算方法以及個人所得稅流失的深層根源還有待于深入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關注個人所得稅。

如何對論文選題

   1. 題目的大小

    論文一般要小題大作。選題忌大,過大極易大而無當,不深不透。在吃透內容的情況下,大題小作也未嘗不可。
   
有許多人寫論文,起初往往選大題目。選題過于宏大,不是一篇學術論文能夠承負得起的。當然,一般的文章,甚至是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也有大題目,但是,大題目無法形成嚴密的論證,特別是無法形成論點的縱深突破。因此,作為學位論文,選大題目一般不合適,非常難以形成邏輯體系嚴謹的論證。即使寫出來,答辯也非常困難。一般來說,只有相關的研究有了相當積累,才能作好大題目。
   2.
題目的新意
    
必須選最熟悉的,熟悉才能有新意。特別是要在習以為常的觀念中發現新問題。如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究竟有沒有沖突,公共管理和企業管理的異同到底有哪些,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什么,競爭與合作應如何定位,行政審批是不是門檻過高,等等,都可以發掘出新的思路,但前提是你必須熟悉。在你不熟悉的領域選題,往往你覺得新,其實不新。
   
不要求整篇文章都能標新立異,但求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點上有所突破。對凡是人云亦云的東西認真作一定反思,或從另一角度觀察,就可能得出新的認識。
    
新的觀點必須要言之成理,具有自身的邏輯性,且不可牽強附會。特別要引起注意的是,論文題目要有問題意識。通常來說,學位論文的選題應當有一個具體的問題作為支撐點,由對問題的剖析層層展開,步步深入,導出自己的理論體系和學術觀點。如果沒有問題支撐,非常容易大而無當,不能形成針對某一問題的學術凝結。在選題上,建議參考陳平原的《博士論文僅僅是入場券》(學術批評網、世紀中國網站均有),或許能對選題有所啟發。
   3.
題目的分寸和資料準備
    
目前的主要問題是題目過于平淡,但是,也要防止故作驚人。把握題目的分寸,必須從查新入手。許多人寫文章缺乏學術查新。學位論文必須告訴專家,你選題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選這個題目,采用的基本理論框架。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先對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現有成果有個簡單的交代。在本題目上,有哪些研究成果?做到了什么地步?進展如何?有哪些不足?造成不足的問題是什么?沒有這個基礎,論文就建立在沙灘上。

如何寫學術論文引言

引言又稱緒論,前言或導論。科技論文主要由緒論、本論(結果和討論)、結論三部分組成。緒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引言是開篇之作,寫引言于前,始能疾書于后。由于引言總是會給讀者留下第一印象,且對全文起著提綱挈領作用,因此不可等閑視之。

所謂的引言就是為論文的寫作立題,目的是引出下文。一篇論文只有命題成立,才有必要繼續寫下去,否則論文的寫作就失去了意義。一般的引言包括這樣兩層意思:一是立題的背景,說明論文選題在本學科領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研究的現狀,特別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沒有解決的問題。二是針對現有研究的狀況,確立本文擬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下文。

一、引言的寫法

   把向讀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內容和輪廓作為主要任務的引言部分,可以包括以下五項內容或者是其中幾項內容:
   1.
介紹某研究領域的背景、意義、發展狀況、目前的水平等;
   2.
對相關領域的文獻進行回顧和綜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經解決的問題,并適當加以評價或比較;
   3.
指出前人尚未解決的問題,留下的技術空白,也可以提出新問題、解決這些新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從而引出自己研究課題的動機與意義;
   4.
說明自己研究課題的目的;
   5.
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或勾勒其大體輪廓。 
   
如何合理安排上述內容,將其條理清楚地描繪出來并非易事。由于這一部分向讀者展示的是者對有關學科領域的熟悉程度,知識淵博與否,是否真的掌握了研究動態,明確自己的研究意義和價值等的所在,所以引言是全文最難寫的一部分。
通常,引言的內容分可為三到四個層次來安排。

第一層由研究背景、意義、發展狀況等內容組成,其中還包括某一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

第二層提出目前尚未解決的問題或急需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自己的研究動機與意義;

第三層說明自己研究的具體目的與內容;

第四層是引言結尾。在此可以介紹一下論文的組成部分。
注意:引言中各個層次所占的篇幅可以有很大差別。

二、引言各層次的寫作特點和技巧

由于引言的每個層次都有各自的任務與目的,在語言表達上也各有各自的特點,掌握這些特點會使寫作過程化難為易。引言各層次的寫作特點和技巧歸納如下:
1.
引言開頭 引言開頭(即第一層)主要告訴讀者論文所涉及的研究領域及其 意義是什么,研究要解決什么問題,目前狀況或水平如何。
2.
文獻綜述 簡述并評議前人在某領域已做的研究成果。

文獻綜述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對他人在某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的總結與評述,包括他人有代表性的觀點或理論、發明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在援引他人的研究成果時,必須標注出處,即這一研究成果由何人在何時何地公開發表。
3.
研究動機與目的
   
介紹作者自己的研究動機、目的與內容??蓮?SPAN lang="EN-US">3
個角度入手:

1)指出前人尚未解決的問題或知識的空白;

2)說明解決這一問題,或填補知識空白的重要意義

3)告訴讀者本研究的目的和內容,要解決哪些問題,以填補上述空白,或者證明所提出的假設。

4.引言的結尾

引言的結尾可以是研究目的,也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文章的結構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讀者了解文章的輪廓和脈絡。至于研究結果,在引言中可以不寫,因為研究結果是結論部分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三、作者在引言寫作中主要存的問題
1.
文不著題,泛泛而談

一些作者似乎把論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種形式,是可有可無的部分,將引言的寫作和正文的寫作相分離,只是為了給論文加一頂帽子。常見的現象是,一般化地論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從技術所涉及的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開始談起,就像一篇領導的講話稿。就是落腳于研究的主題,也是從宏觀談起到微觀結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論述較多。顯然,這樣做的結果是使讀者無法準確地判斷論文命題的具體價值,缺少對當前研究狀況的概括和介紹,不知道作者的研究與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同?因此,科技論文的引言必須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論述所研究問題的現狀。對研究現狀的論述,不僅是考查作者對資料的占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從資料的全面程度和新舊程度可以判斷研究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以及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2.
引文羅列,缺少分析和概括

引言不僅要反映背景的廣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對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對研究的問題了解不深,在介紹研究現狀時往往是列出一大堆參考文獻,羅列出不同研究者的不同作法和結論,缺乏作者的分析和歸納,沒有概括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有的甚至將一些與本文研究沒有直接關系的文獻也列在其中,片面地強調資料占有的豐富性。盡管有人認為,對研究現狀的介紹不同的雜志有不同的要求,但從論文寫作的角度出發,引言的目的是闡述論文命題的意義,而并非是研究資料的綜述,盡管綜述對讀者查找資料提供了方便。因此,應當用作者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研究的現狀,特別是存在的難點和不足,從而引出論文研究的主題。

四、引言與摘要的區別

1.    摘要中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項內容各自所占的篇幅大體比例一樣;引言中,第一個層次往往占去大部分篇幅。對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狀況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研究目的相對比較簡短。

2.    摘要必須給出主要研究結果;引言中(如果摘要與正文一同登出)則可以省略研究結果,因為正文中專門有一節寫結果,因此不必在引言中重復。 比較簡短的論文,引言也可以相對比較簡短??梢杂靡粌删湓拋砗唵谓榻B某研究領域的重要性、意義或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然后再對文獻進行回顧。最后介紹自己的研究動機、目的和主要內容。至于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及論文的組成部分則可以完全省略。

                 如何寫學術論文結論

結論的任務是精煉表達在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基礎上,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創造性、指導性、經驗性的結果。它又以自身的條理性、明確性、客觀性反映了論文或研究成果的價值。結論與引言相呼應,同摘要一樣可為讀者和二次文獻作者提供依據。結論的內容不是對研究結果的簡單重復,而是對研究結果更深入一步的認識,是從正文部分的全部內容出發,并涉及引言的部分內容,經過判斷、歸納、推理等過程而得到的新的總觀點。主要包括:

1)本研究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得出了什么規律性的東西,解決了什么理論或實際問題;對論文創新內容的概括,措辭要準確、嚴謹,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不用大概也許、可能是這類詞,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覺,從而懷疑論文的真正價值。

2)對前人有關問題的看法作了哪些檢驗,哪些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作了哪些修正、補充、發展或否定。

3)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或遺留問題。如是否存在例外情況或本論文尚難以解釋或解決的問題,也可提些進一步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對于某一篇論文的結論,上述要點(1)是必須的,而(2)和(3)則視論文的具體內容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如果不能導出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

結論段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應提供明確、具體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對要點要具體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籠統的語言??勺x性要強,如一般不用量符號,而宜用量名稱。行文要簡短,不再展開論述,不對論文中各段的小結作簡單重復。

研究成果或論文的真正價值是通過具體結論來體現的,所以結論段也不宜用如本研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本研究結果屬國內首創、本研究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一類語句來做自我評價。

學術論文撰寫的主要內容與寫作技巧

()題目

  論文的題目是信息的集中點,更要求論文命題能準確反映文章內容,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因此,論文題目要求具體、簡潔、鮮明、確切而有特異性和可檢索性。

  1、論文題目要有具體性

  題目不具體是初學者撰寫論文時常見的缺點,例如英語學習方法研究提高教學效率研究等。

  2、論文題目要有簡潔性。

  題目應簡短、精練,言簡意賅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刪除一切可用可不用的字詞,以突出主題。一般中文文題字數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最多亦不超過30個字,英文以10個實詞以內為宜,文題中間不用標點,題末不用句號;盡量少用的研究、的探討、的觀察等非特定詞。題目太長就不鮮明簡潔和引人注目。非長不可時考慮用加副標題的辦法來解決。副標題常常是將主要研究方案列出附在主標題之后,但必須用圓括號或破折號與主題分開,位于正標題之下,以區分于正標題。較大的題目則應分成若干分題。每個分題單獨寫一篇文章,且盡可能不設副標題。

  3、論文題目要確切而有特異性

指的是要求突出論文中特別有獨創性、有特色的內容。文題應準確地表達論文的特定內容,實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圍和深度,防止小題大做,名不符實。

題目可有多種類型,有以目的命題、以研究對象命題、以研究方法命題、以研究結論命題等。研究、探討觀察分析等詞不是不能用,而是應在必要時用。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多態性與高脂血癥關系的研究》,宜改為:《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多態性與高脂血癥的關系》。

  4、論文題目要有可檢索性

  題目應適應學術交流和信息傳遞的需要,用詞嚴謹規范,不得使用俗稱、習慣用語或社時的舊名詞,必須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

  5、撰寫論文題目應注意以下幾點

1)文題應避免使用非公用的縮略詞語、符號、代號、公式等。外國人名、常見縮略語和符號(CTATPDNA、HBsAg)可以使用,但不宜將其原形詞同時列出,亦不必再寫出中文全名。

2)文題中的數字均用阿拉伯數字。

3)下列情況,應在文題的右上角加角注,并在首頁下列出角號及加注內容:

1)論文系某科研基金會資助的課題總結,加注本文系某科研基金會資助

2)論文曾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過報告,加注本文曾在某年某國際學術會議上報告

3)論文系在進修或學習時的工作總結,加注本文系在某院進修期完成
  ()作者及其單位

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及郵政編碼腳注于首頁左下方。作者應是:

1.參與選題與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

2.撰寫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

3. 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

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及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的人員不宜列為作者,對這些人員的貢獻應列人致謝部分作者署名主要按作者(或單位名稱)在研究中的作用、貢獻以及所能承擔的責任依次寫明姓名和所在單位,而不是論資排隊。例如,學位論文署名有時研究生名字在前,導師名字在后,實際上整個科研設計導師起了很大作用,而研究生做了大量實際工作,因此列為第一作者。

對上述3條作者條件的規定,凡署名的作者均必須具備對文章中各主要結論,至少有一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文章必須注明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來自不同單位的較多研究可只寫研究者(作者)姓名,并于各姓名右上角標一小符號,在第一頁腳注上注明符號所代表的作者單位名稱。所有參加署名的人,都應對論文的內容負責,需要時能對讀者的疑問做出恰當的解釋和說明

  另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篇論文的署名不宜過多。

  一般不超過10人,其余作者可采用注釋形式列于本篇文章首頁下方,指導者、協作者、審閱者可列入致謝中,應征得被致謝者同意。參加研究者或作者已死亡,應在姓名外加黑線框

  2、單名作者則姓與名之間空一格

  如作者系論文的整理、執筆、文摘摘稿人、簡訊作者、綜合者,其姓名一般置于文末,參考文獻之前,并加括號

  3、譯文文摘的署名應寫在全文末右下方,用圓括號括起,譯者與校對者之間空一格。

  4、署名應署真名、全名,不應署筆名。國內作者的中文署名寫全名,其外文署名按1978年國務院規定一律用漢語拼音,也是姓前名后,姓和名的首字符大寫,其間留空一格,雙名或雙姓的拼音字符連寫,不加連字號。

  5、學位論文的署名應按實事求是、論功署名的原則,不計資歷深淺、不論學銜高低,而應根據在研究工作中所負的責任和所起的作用來決定

  6、多學科綜合研究課題的署名應按課題組組長的姓名一般排列在前,組員按貢獻大小依次排列在后的情況處理。若在總的研究課題中又有分課題的情況下,分課題單獨發表時,分課題的組長可以名列在前,組員按在研究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排列

 ()摘要(abstract)與關鍵詞key words

  摘要是論文中主要內容的高度濃縮并能提供文中的關鍵信息。論文摘要應簡明扼要地描述課題的性質、研究目的與意義、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和結論中的重要內容。一般論文摘要不要超過200字。

  在論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寫論文摘要,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格式化摘要國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 RB等提出的格式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 Ann Intern 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設計、研究場所、研究對象、采取的措施、主要研究方法、結果及結論,并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文字要極其精練,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數限于200250字左右。

論著稿應在摘要下面標出關鍵詞,要求簡潔、明確,將論文中可供檢索點列出。關鍵詞是專業術語,而不是其他詞匯,一般要求列3--5個。要求標出文章所研究和討論的重點內容,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標出。

 ()前言(introduction)

  是寫在論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提綱摯領作用。論文開始一段是前言,一般文章均不將前言列為標題,只是有一段文字將正文引出,字數不宜過多,一般300字左右。但國外期刊有關研究背景知識介紹的篇幅較長。前言是為了給讀者一點預備的知識,并借以引起讀者閱讀下去的興趣,因此要特別注意精練、開門見山而有吸引力,對研究歷史回顧應避免繁瑣。在研究論文的前言中扼要介紹與本文密切有關的史料。
  前言部分主要講清楚所研究問題的來源及本文的目的性。課題來源可以從文獻中來,也可從實際實踐中提出,需要在前言部分簡明扼要地寫清楚,所要研究的是什么問題,問題的提出是從何而來的?本文準備解決哪些問題。有時一項科研工作已持續多年,該論文是以前某一階段工作的總結,則要說明該項科研工作總的目的,以前發表的論文已解決了其中的某個問題,本篇論文是準備解決其中哪個問題??傊獙⒄撐牡哪康膶懬宄棺x者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本文所研究問題的來源、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前言的內容無需在文中重復,初寫者常將前言部分內容和討論部分重復,這是不允許的。

  總之,前言就是用簡單的文字描述該項研究的背景與動向、研究目的(包括思路)、范圍、歷史、意義、方法及重要研究結果和結論,前言要切題,起到給讀者一些預備知識的作用,并能引人人勝。

(五)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

  應體現科研構思和實驗設計的各項要求。這部分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篇幅較大,一般分析性和實驗性研究大約需要1500字左右才能寫清楚。需要詳細撰寫的理由是:使讀者看了后能重復,以及便于審稿者復核。材料主要交待作者用什么具體實驗對象或什么具體的資料來進行研究,方法指用什么具體實驗方法或搜集資料的方法來收集資料。因此材料與方法在有些研究的論文中也稱為對象與方法資料來源與方法。材料和方法不能和結果部分合并撰寫。

()結果

  要求如實具體交待經審查核對后用統計學處理的實驗觀察數據資料,而不要求把原始數據全部寫出。主要介紹全部的發現及數據,是論證的重要依據。結果的中心內容是經過科學地統計學處理得來的數據,而不是原始數據,更不是原始記錄。結果應當客觀完整和可靠,所有的結果項目,均要圍繞研究主題,有邏輯、有層次地層開,與主題無關的部分,不宜全部列出,但在材料與方法中列出的項目與標準,在結果中必須反映出來,并且要吻合一致。

  結果是論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論文水平的高低及其價值,是結論的依據,是形成觀點與主題的基礎和支柱,約用全文的1/31/4篇幅書寫這部分內容。由結果引發討論,導出推理。結果的內容包括真實可靠的觀察和研究結果,如測定的數據、導出的公式,效果的差異(有效與無效)、科學研究的理論結論等。對不符合主觀設想的數據和結果,應做客觀的分析報道。

結果部分應根據不同情況分段敘述,可以設小標題,小標題之下亦可再設分標題。結果表達時應注意:

1.數據表達要完整;

2.科研設計時確定的科研假設主要測量指標,如在結果部分作丁更改應作解釋。

   統計學處理主要使原始數據從難理解變成易于理解,并從原始數據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隱藏在其中的某些必然規律。用統計學處理原始數據時,首先要通過分組將原始數據重新排列,制作頻數表,然后算出均數或百分率,并用顯著性檢驗所得的P值來判定其組間差異的意義,以獲得包含在原始數據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統計圖表將它們表示出來。結果的表達形式有表、圖、文字3種。統計圖比統計表更便于理解與比較,但統計圖中不能獲得確切數字,所以不能完全代替統計表。圖的標題應置于圖的下端,圖有縱軸和橫軸,兩軸應有標目,標目應注明單位,橫軸尺度自左至右,縱軸尺度自下而上,尺度必須等距,數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縱軸尺度必須從0點起始(對數圖及點圖等除外),圖中用不同線條應注明,圖的長、寬比例一般以75為宜。常用的%E。

常用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簡述

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采取多種方法,以探求教育內部各要素之間和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教育的質與量之間的變化和規律。
  古代的中國和西方,都有總結教育經驗的記載,所用方法有的是有關事實的記錄,也有初步的經驗概括,但都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研究方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教育事業的興起,社會科學研究的調查法、文獻法、歷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學研究的歸納法、實驗法、統計法等,都先后進入教育科學研究領域。特別是K.馬克思、F.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教育科學研究奠定了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使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使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觀察法。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并作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于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觀察法的步驟是:

 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現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據研究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如果情況復雜或內容多,可采取小組分工觀察。最后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所需的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采用的儀器等;并考慮如何保持被觀察對象的常態等等。

 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過程中,既要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要選擇最適宜的觀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記下重點,不為無關現象擾亂,觀察時可借助儀器及時作記錄,不要事后回憶。

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統計技術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后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文獻法。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后才可選用。文獻法的步驟是:

 搜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文獻,如圖書、資料、文件和原始記錄等。然后從中選擇重要的和確實可用的材料分別按照適當順序閱讀。

 詳細閱讀有關文獻,邊讀、邊摘錄、邊立大綱。

 根據大綱,將所摘錄材料分條組織進去。

 分析研究材料寫成報告。

使用這一方法須注意:查閱文獻之前,要有與研究問題有關的知識準備,否則難于從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確的結論。
  調查法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后的教育實踐活動。

調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在調查的過程中,經常利用觀察法作為調查和核對材料的手段。調查法必要時可同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調查法的步驟是:

 準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種必要的安排。

 按計劃進行調查活動,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

 整理材料。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研究報告。
  統計法。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做出數量分析的結果,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于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征,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

 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

 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從中找出改進工作的措施。

掌握統計法,必須學會科學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統計計算的技術。
  行為研究法。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觀察和訪問,B.F.斯金納,他主張控制情境,采用褒獎和強化的方法,來修改兒童的行為。這種方法進行的步驟如下: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于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采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F代行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

 把兒童行為的表現作詳細的觀察和記錄。

 根據觀察的結果和記錄,對兒童行為進行具體分析。

 確定行為修改的內容和程序。

 按計劃幫助兒童改變行為。進行過程中要注意強化是否及時,物質強化是否伴隨言語的贊賞,強化方式是否多樣化,強化是否恰當,給予強化的人是否為兒童所信任等。一般不用懲罰的方法。

 歷史研究法。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于只查閱文獻。歷史研究法的步驟是:

 史料的搜集。要盡可能地搜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史料,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規章制度、決議、規劃、條例等材料;還要搜集反映當時教育情況的論著、報告、小說等有關材料。不僅要有文字的史料,還要有非文字的史料。

 史料的鑒別。要用各種方式對搜集的史料鑒別其真偽,也要區別長期為大家所公認的史料中史實的真偽。

史料的運用。史料鑒別后,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要對具體事物作具體分析,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比較法。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采用比較法,要考慮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映,明確可比較的指標。這樣,才能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么。進行步驟:

 描述。把所要比較的國家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征加以描述,要求準確、客觀,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

整理。把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做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準等;必要時須研究某些材料在歷史發展中的變化,以便深刻地理解所分析的教育對象的現狀。

 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比較法的使用離不開其他方法的配合,比較法本身還要求科學化和定量化。

 分析法。 或稱邏輯分析法,,剖析每個組成因素的性質和特征。分析之后,又必須進行綜合,集中注意力去掌握事物的本質。概括則是從某些教育現象中抽取出其本質屬性,從而形成概念。歸納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將所研究的同類教育現象概括出該類現象中的一般特征來。演繹是由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方法。分析法對研究成果的關系甚大,分析工作必須慎重地進行,特別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方法論作為指導。。即根據分析的結果,把事物或現象的各個要素聯成一個整體來認識。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抽象是對某種教育現象抽出基本的、本質的東西,撇開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即對所搜集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具體方法。分析是把復雜的教育現象分為各個組成要素,抽出它的各種特點來,單獨地觀察它們。
  實驗法。在人工控制3: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它能使觀察、記錄更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個條件所產生的影響,保證研究工作的準確進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設置的條件下進行,可采取各種復雜的儀器和現代技術。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條件下進行。教育實驗法多數采用自然實驗法進行,但對某些問題的研究也需要應用實驗室實驗法。不論采用哪種實驗法,都要保證受試者處在正常的狀態中。實驗法一般分

 單組法。就一個組或班進行實驗,看施加某一實驗因子與不施加實驗因子或在不同時期施加另一實驗因子,在效果上有何不同。

 等組法。就各方面情況相等的兩個班或組,分別施以不同的實驗因子,再來比較其效果。

循環法。把幾個不同的實驗因子,按照預定的排列次序,分別施加在幾個不同的班或組,然后把每個因子的幾次效果加在一起,進行比較。

實驗法進行的步驟是:

 決定實驗方法、組織形式,擬定實驗計劃。

 創造實驗條件,準備實驗用具。實驗進行前,根據實驗目的,擬定測驗題目,準備教具、儀器、記錄表格、統一標準,擬定記錄方法、符號等,設法控制實驗因素,使重要因素不變或少變。

 實驗的進行。在實驗過程中要作精確而詳盡的記錄,在各階段中要作準確的測驗。為了排除偶然性,可反復實驗多次。

 處理實驗結果。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對結論,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與實驗法有關的還有模擬法,即創設專門類似物(模型)或情境的辦法。科學模擬便于進行精確分析,把所得結論用于現實環境。如外語教學中創造語言環境和外語演劇教學,直接教學法的試驗等等。
  個案研究法。對單一的人或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梢酝ㄟ^若干個個案研究,再作比較,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工作。個案研究一般常同典型調查結合進行,進行的步驟,與調查法類同。一般為:

 進行了解、確定個案研究對象。

 進行觀察、調查,收集資料。

 進行個案分析研究,寫出分析報告。

各種研究方法簡介

行動研究法 

定義: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實施基本模式1: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該法較適合教師個體研究?!?/SPAN>

實施基本模式2: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行動研究法的三個特征:

1動態性。即所有設想、計劃,都處于一個開放的動態過程中,可視具體情況加以修改。

2聯合性與參與性。即所有研究參與者一起合作,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3自始至終的評價性。即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于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歷史研究法

定義:凡是基于追根求源,追溯事物發展的軌跡,探究發展軌跡中某些規律性的東西而展開的研究,即為歷史研究法。

實際上,歷史研究就是以過去為中心的一種研究,它通過對已存在的資料的深人研究,尋找事實,然后利用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釋過去的過程,同時揭示當前關注的一些問題,或對未來進行預測。注意,在這一過程中,對已發生過的事所做出的分析判斷一定要客觀公正,要分清正確與錯誤、現象與本質、必然與偶然之間的區別;所得出的結論一定要觀點鮮明、正確,既有先進性、科學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

歷史研究法應用的范圍較廣泛。它不僅應用于社會學科領域,也應用于自然學科領域,如生物學研究、地理學研究(研究地球的歷史)等。    

 個案研究法 

定義: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也稱為案例研究法,是以個別案例為研究對象行為發展變化的全過程所進行的一種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方法,其任務是揭示研究對象形成、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以及影響個案發展變化的各種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個案研究法包括對一個或幾個個案材料的收集、記錄,并寫出個案報告。在現場收集數據的叫做實地調查。它通常采用觀察、面談、收集文件證據、描述統計、測驗、問卷、圖片、影片或錄像資料等方法。

  在大多數情況下,盡管個案研究以某個或某幾個個體作為研究的對象,但這并不排除將研究結果推廣到一般情況,也不排除在個案之間作比較后在實際中加以應用。對個案研究結果的推廣和應用屬于判斷范疇,而非分析范疇,個案研究的任務就是為這種判斷提供經過整理的經驗報告,并為判斷提供依據。在這一點上,個案研究有點像歷史研究,它在判斷時常需描述或引證個案的情況。因此個案研究法亦稱個案歷史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如:優秀教師、心理偏差者、智力超常者、品行缺陷者等,也可以是個別團體、組織,如:先進班集體、優秀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典型單位等,還可以是某一個別事例,如:中學生犯罪、某學校評選差生(反映出該學校貫徹教育方針的偏頗),還可以是針對某一中現象,如:厭學現象,學生在學業上的功利現象等。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動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如下:

1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干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于科學認識的需要。

2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

3因果性。實驗是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通俗地說,這是一種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

從已有的理論和經驗出發,形成某種教育思想和理論構想,即假說(亦可稱假設");

就是將形成的假說在積極主動有計劃有控制的教育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對實驗對象變化、發展狀況的觀察,確立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效的驗證和完善假說。

 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有一位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處于某個學段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征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測驗的客觀性是關于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

 調查法 

調查法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得出某個結論,尋找解決辦法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的一種方法。

調查法可分作以下幾種方法:

1現狀調查針對調查對象的當前狀況、特征及規律而展開的綜合性的專門調查研究。

2發展調查:根據一定目的,研究一定對象隨時間變化而表現出的特征和規律。也可分為二種形式:一是縱向發展研究。目的是研究調查對象在不同時間階段的特征和規律。

3訪談調查:以談話為主要方式來了解某人、某事、某種行為或態度的一種調查方

法。

4問卷調查: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制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5個案調查:指在對象總體中只選擇一個單位、一個人來進行有關教育內容的全面調查分析,即以解剖麻雀的方法,了解總體的一般情況。

6抽樣調查:指以對象總體中抽出部分作為樣本進行考察,并由樣本情況推斷總體情況的調查方式。該方法根據需要,還可以區分為隨機抽樣調查與非隨機抽樣調查。

7全面調查:指對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每一個單位進行調查的一種調查形式。

 統計分析研究方法  

進行科學研究,離不開和數字打交道。這些數字是你通過觀察、實驗、測量或者調查收集而來的,它們將是你對研究對象進行描述、分析、研究的依據,所以被稱作數據,也叫觀測值。這些數據對于你的課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得到原始數據以后,還要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它們進行處理、分析和推論。經過統計分析,把隱藏在一大堆看來雜亂無章的數字中的信息集中、萃取、提煉出來,加以研究,找出研究對象的特征和內在規律。這就是統計分析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與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據社會現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和在運動中的矛盾變化,從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來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認的公理、一套演繹邏輯和大量的歷史事實為分析基礎,從事物的矛盾性出發,描述、闡釋所研究的事物。進行定性研究,要依據一定的理論與經驗,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將同質性在數量上的差異暫時略去。

  定性研究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沒有或缺乏數量分析的純定性研究,結論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較濃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定性研究。在實際研究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進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須借助定性研究確定所要研究的現象的性質;在進行定量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又須借助定性研究確定現象發生質變的數量界限和引起質變的原因。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主要搜集用數量表示的資料或信息,并對數據進行量化處理、檢驗和分析,從而獲得有意義的結論的研究過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說以數字化符號為基礎去測量。

   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它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特征按某種標準做量的比較來測定對象特征數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間的量的變化規律。由于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做出回答,故稱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有下列一些不同點

1.著眼點不同。定性研究著重事物質的方面;定量研究著重事物量的方面。

2. 在研究中所處的層次不同。定量研究是為了更準確地定性。

3. 依據不同。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

4. 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則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等方法。

5.學科基礎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論、社會統計學等為基礎,而定性研究則以邏輯學、歷史學為基礎。

6. 結論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定性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準確定性。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對潛在的理由和動機求得一個定性的理解

將數據定量表示,并將結果從樣本推廣到所研究的總體

   

由無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小樣本

由有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大樣本

數據收集

無結構的

有結構的

數據分析

非統計的方法

統計的方法

   

獲取一個初步的理解

建議最后的行動路線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內容分析法通過對文獻的定量分析,統計描述來實現對事實的科學認識。這兩種方法有共同的對象,都不與文獻中記載的人與事直接接觸,因此,又稱為非接觸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區別是在分析的重點與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

一、文獻法的概念和種類

1. 文獻的概念

  文獻的現代定義為已發表過的、或雖未發表但已被整理、報導過的那些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一切載體,不僅包括圖書、期刊、學位論文、科學報告、檔案等常見的紙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實物形態在內的各種材料。

2. 文獻的種類

  教育研究文獻的內容多種多樣,按其性質、內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為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或稱為零級、一級、二級、三級文獻。

  (1)零次文獻

  零次文獻即曾經歷過特別事件或行為的人撰寫的目擊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實況紀錄,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也可視為第一手文獻(primary documents),這類教育研究文獻包括未發表付印的書信、手稿、草稿和各種原始紀錄。

  (2)一次文獻

  一次文獻也稱原始文獻,一般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

  (3)二次文獻

  二次文獻又稱檢索性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征、摘錄其內容要點,并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于查找的文獻。

 ?。?SPAN lang="EN-US">4)三次文獻

  三次文獻也稱參考性文獻。三次文獻是在利用二次文獻檢索的基礎上,對一次文獻進行系統的整理并概括論述的文獻。此類文獻不同于一次文獻的原始性,也不同于二次文獻的客觀報導性,但具有主觀綜合的性質。

編輯本段二、文獻法的概念

 基本概念

  文獻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對現狀的研究,不可能全部通過觀察與調查,它還需要對與現狀有關的種種文獻做出分析。

文獻法屬于非接觸性的研究方法

  沒有繼承和借鑒,科學不能得到迅速的發展,決定了人們在研究先前的歷史事實時需要借助于文獻的記載,在發展科學領域時需要繼承文獻中的優秀成果?,F代科學研究不僅需要以人之間協作為條件,同樣需要以利用前人的研究勞動成果為條件。利用科學文獻是實現利用前人勞動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促進和實現今人的協作的條件和基礎。

  一般來說,科學研究需要充分地占有資料,進行文獻調研,以便掌握有關的科研動態、前沿進展,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研究的現狀等。這是科學、有效、少走彎路地進行任何科學工作的必經階段。從教育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來看,文獻法在科學研究的準備階段和進行過程中,經常要被使用。沒有一項教育科學研究是不需要查閱文獻的。

 三、文獻法的一般過程

  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

  文獻法的提出課題或假設是指依據現有的理論、事實和需要,對有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或重新歸類研究的構思。

  研究設計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標,研究目標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義方式,將課題或假設的內容設計成具體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復的文獻研究活動,它能解決專門的問題和具有一定的意義。

 文獻的搜集

1. 搜集文獻的渠道

  搜集研究文獻的渠道多種多樣,文獻的類別不同,其所需的搜集渠道也不盡相同。搜集教育科學研究文獻的主要渠道有: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社會、科學、教育事業單位或機構,學術會議、個人交往和計算機互聯網(internet)。

2. 搜集文獻的方式

  搜集研究文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檢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參考文獻查找方式。檢索工具查找方式指利用現成(或已有)的檢索工具查找文獻資料?,F成的工具可以分為手工檢索工具和計算機檢索工具兩種。

  手工檢索工具主要有目錄卡片、目錄索引和文摘。

  參考文獻查找方式又稱追溯查找方式,即根據作者文章和書后所列的參考文獻目錄去追蹤查找有關文獻。

  積累文獻是另外一種搜集文獻的工作形式。每一個研究課題都需要匯集、積累一定的文獻資料,而每一個課題的研究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新文獻資料的積累過程。

  首先,文獻積累內容應努力做到的充實和豐富。其次,積累文獻應該有明確的指向性。即與研究目標,或課題假設有關。第三,積累文獻應該全面。所謂全面,要求研究者不僅搜集課題所涉及的各方面的文獻,還應注意搜集由不同人或從不同角度對問題的同一方面做出記載、描述或評價的文獻。不僅搜集相同觀點的文獻,還應搜集不同觀點、甚至相反觀點的文獻。尤其需要防止研究者自己已有觀點或假設對積累指向的影響,不要輕易否定或不自覺地忽視與自己觀點相左的材料。

3. 積累文獻的一般過程

  一般情況下,積累文獻可從先從那些就近的、容易找到的材料著手,再根據研究的需要,陸續尋找那些分散在各處、不易得到的資料。積累文獻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為了使整個過程進行得更有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為若干階段進行整理。每一階段,把手頭積累到的文獻作一些初步的整理,分門別類,以提高下一階段搜集文獻的指向性和效率。此外,還可以使用現代教育情報系統的檢索方法,在具有相應條件的環境中,快速查找、獲取所需要的文獻資料。積累文獻,不只是在有了具體的研究任務以后,才需要做,更重要的是在平時經常注意積累和搜集各種文獻資料,養成習慣,持之以恒。

4.積累文獻的方式

  可以通過做卡片、寫讀書摘要、作筆記等方式,有重點的采集文獻中與自己研究課題相關的部分。

  常用的卡片有目錄卡、內容提要卡、文摘卡三種形式。寫讀書摘記與讀書筆記既是積累文獻的方法,又在某種意義上是制作文獻的方法。因為在讀書摘記和筆記中滲透了更多的制作者的思維活動,它有時是第二手文獻的構成部分,有時又是新的第一手文獻的創造過程,在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半成品”。

  讀書摘記以摘記文獻資料的主要觀點為任務。因不受篇幅限制,它比卡片式的內容提要詳細得多。研究者在讀到一些較有價值的文獻,或者讀到一些在主要觀點和總體結構上很有啟發的資料時,就可采用讀書摘記的方式,把其主要觀點和結構的框架摘記下來??偟恼f來,摘記的重點在摘記,不在于評價。與摘記不同,讀書筆記的重點在。評論的方式有總評、分章節評和重點選評。寫得好的讀書筆記,即能提出新思想和新觀點的讀書筆記,本身就是一種科研成果。

文獻綜述

1. 文獻綜述的特征和意義

  文獻綜述是文獻綜合評述的簡稱,指在全面搜集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鑒別,對一定時期內某個學科或專題的研究成果和進展進行系統、全面的敘述和評論。綜述分為綜合性的和專題性的兩種形式。綜合性的綜述是針對某個學科或專業的,而專題性的綜述則是針對某個研究問題或研究方法、手段的。

  文獻綜述的特征是依據對過去和現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的水平、動態、應當解決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觀點、意見和建議。并依據有關理論,研究條件和實際需要等。對各種研究成果進行評述,為當前的研究提供基礎或條件。對于具體科研工作而言,一個成功的文獻綜述,能夠以其嚴密的分析評價和有根據的趨勢預測,為新課題的確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論證,在某種意義上,它起著總結過去、指導提出新課題和推動理論與實踐新發展的作用。

  文獻綜述具有內容濃縮化、集中化和系統化的特點,可以節省同行科技工作者閱讀專業文獻資料的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迅速地了解到有關專題的歷史、進展、存在問題,做好科研定向工作。

2. 文獻綜述的形式與結構

  文獻綜述的內容決定文獻的形式和結構。由于課題、材料的占有和資料結構等方面的情況多種多樣,很難完全統一或限定各類文獻綜述的形式和結構。但總體上,文獻綜述的形式和結構一般可粗略分五個部分:緒言、歷史發展、現狀分析、趨向預測和建議、參考文獻目錄。

3. 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

  對文獻綜述的質量要求主要有六條:

  (1)搜集文獻應當客觀、全面。

  (2)材料與評論要協調、一致。

 ?。?SPAN lang="EN-US">3)針對性強。

  (4)提綱挈領,突出重點。

 ?。?SPAN lang="EN-US">5)適當使用統計圖表。

  (6)不能混淆文獻中的觀點和作者個人的思想。

4. 文獻綜述的步驟與方式

  一般情況下,文獻綜述由五個步驟環節組成。

  第一步,確定綜述的選題。

  第二步,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

  第三步,整理文獻。

  第四步,撰寫綜述初稿

  第五步,修改綜述初稿,并完成文獻綜述。

                                    問卷調查法

第一節  問卷調查法的概念和種類

一、什么是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也稱問卷法,它是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向被選取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的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是標準化調查,即按照統一設計的有一定結構的問卷所進行的調查。

2)問卷調查一般是間接調查,即調查者不與被調查者直接見面,而由被調查者自己填答問卷。

3)問卷調查一般是書面調查,即調查者用書面提出問題,被調查者也用書面回答問題。

4)問卷調查一般是抽樣調查,即被調查者是通過抽樣方法選取的,而且調查對象一般較多。

5)問卷調查一般是定量調查,調查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樣本統計量推斷總體。

二、問卷調查法的種類(學生自學)

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為自填式問卷調查和代填式問卷調查。其中,自填式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傳遞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報刊問卷調查、郵政問卷調查和送發問卷調查;代填式問卷調查,按照與被調查者交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訪問問卷調查和電話問卷調查。

報刊問卷調查,就是隨報刊傳遞分發問卷,請報刊讀者對問卷做出書面回答,然后按規定的時間將問卷通過郵局寄回報刊編輯部。

郵政問卷調查,就是調查者通過郵局向被選定的調查對象寄發問卷,請被調查者按照規定的要求和時間填答問卷,然后在通過郵局將問卷寄還給調查者。

送發問卷調查,就是調查者派人將問卷送給被規定的調查對象,等被調查者填答完后再派人回收調查問卷。

訪問問卷調查,就是調查者按照統一設計的問卷向被調查者當面提出問題,然后再由調查者根據被調查者的口頭回答來填寫問卷。

            第二節  問卷的設計

一、問卷的一般結構

問卷一般由卷首語、問題與回答方式、編碼和其他資料四個部分組成。

1)卷首語。它是問卷調查的自我介紹信。卷首語的內容應該包括:調查的目的、意義和主要內容,選擇被調查者的途徑和方法,被調查者的希望和要求,填寫問卷的說明,回復問卷的方式和時間,調查的匿名和保密原則,以及調查者的名稱等。為了能引起被調查者的重視和興趣,爭取它們的合作和支持,卷首語的語氣要謙虛、誠懇、平易近人,文字要簡明、通俗、有可讀性。卷首語一般放在問卷第一頁的上面,也可單獨作為一封信放在問卷的前面。

2)問題和回答方式。它是問卷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調查詢問的問題、回答問題的方式以及對回答方式的指導和說明等。

3)編碼。就是把問卷中旬問的問題和被調查者的回答,全部)轉變為A,B,C…或a, b ,c…等代號和數字。

4)其他資料。包括問卷名稱、被訪問者的地址或單位(可以是編號)、訪問員的姓名、訪問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訪問完成情況、審核員的姓名和審核意見等。

有的自填式問卷還有一個結束語。結束語可以是簡短的幾句話,被調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誠感謝;也可稍長一點,順便征詢一下對問卷設計和問卷調查的看法。

二、問題的種類、結構和設計原則

調查所要詢問的問題,是問卷的主要內容。設計調查問卷,必須弄清楚問題的種類、問題的結構和設計問題應該遵循的原則。

(一)問題的種類

問卷中要詢問的問題,大體上可分為四類:

1)背景性的問題,主要是被調查者個人的基本情況,它們是對問卷進行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據。

2)客觀性問題,是指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各種事實和行為。

3)主觀性問題,是指人們的思想、感情、態度、愿望等一切主要世界觀狀況方面的問題。

4)檢驗性問題,為檢驗回答是否真實、準確而設計的問題。這類問題,一般安排在問卷的不同位置,通過互相檢驗來判斷回答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四類問題中,背景性問題是任何問卷都不可缺少的。因為,背景情況是對被調查者分類和不同類型被調查者進行對比研究的重要依據。

(二)問題的結構

問題的結構,即問題的排列組合方式。它是問卷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便于被調查者回答問題,同時也便于調查者資料的整理和分析,設計的問題一般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排列:

1)按問題的性質或類別排列,而不要把性質或類別的問題混雜在一起。

2)按問題的復雜程度或困難程度排列。一般地說,應該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先客觀事實方面的問題,后主觀狀況方面的問題;先一般性質的問題,后特殊性質的問題。特別是敏感性強威脅性大的問題,更應安排在問卷的后面。

3)按問題的時間順序排列。一般地說,應該調查事物的過去、將來、現在的歷史順序來排列問題。無論是由遠到近還是由近及遠,問題的排列在時間順序上都應該有連續性、漸進性,而不應該來回跳躍,打亂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思路。

問題的排列要有邏輯性。在特殊情況下,也不排除對某些問題做非邏輯安排。檢驗性問題也應分別設計在問卷的不同部位,否則就難以起到檢驗作用。

(三)設計問題的原則

要提高問卷回復率、有效率和回答質量,設計問題應遵循以下原則:

1)客觀性原則,即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客觀實際情況。

2) 必要性原則,即必須圍繞調查課題和研究假設設計必要的問題。設計的問題數量過少、過于簡略,無法說明調查所要什么的問題;數量過多、過與繁雜,不僅會大大增加工作量和調查成本,而且會降低回答質量,降低問卷的回復率和有效率,也不利于正確說明調查所要說明的問題。

3)可能性原則,即必須符合被調查者是否自愿真實回答的問題。凡被調查者不可能資源真實回答的問題,都不應該正面提出。對這類問題,被調查者一般都不可能自愿做出真實回答,或者干脆不予理睬,因此一般都不一宜正面提出。

三、問題的表述

問卷調查一般是自填式的書面調查,被調查者只能根據書面問卷來理解問題和回答問題,因此,問題的表述就成為問卷設計的重點和難點。

(一)表述問題的原則

具體性原則,即問題的內容要具體,不要提抽象、籠統的問題。

1)單一性原則,即問題的內容單一,不要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合在一起提。

2)通俗性原則,即表示問題的語言要通俗,不要使用被調查者感到陌生的語言,特別是不要使用過于專業化的術語。

3)準確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語言要準確,不要使用模棱兩可、含糊不清或容易產生歧異的語言或概念。

4)簡明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語言應該盡可能簡單明確,    不要冗長和羅嗦。

5)客觀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態度要客觀,不要有誘導性或傾向性語言。另外,在問題的表述中要避免出現那些有權威的、享有盛譽的人或機構的名稱,更不要直接引用他們的原話。

6)非否定性原則,即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問題。由于人們一般都習慣與用肯定句形式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因此用否定句形式表述問題往往會造成一些誤解。

(二)特殊問題的表述方式

對于某些敏感性強、威脅性 大的特殊問題,在表達方式上應該做些減輕敏感程度的特殊處理,以便被調查者易于面對這些問題,并敢于坦率做出真實回答。對特殊問題的處理,有以下幾種方法:

1)釋疑法,即在問題前面寫一段消除疑慮的功能性文字。

2)假定性,即用一個假言判斷作為問題的前提,然后在詢問被調查者的看法。

3)轉移法,即把活動問題的人轉移到別人身上,然后再請被調查者對別人的回答做出評價。

4)模糊法,即對某些敏感問題設計出一些比較模糊的答案,以便被調查者做出真實的回答。

四、回答的類型和方式

回答有三種基本類型,即開放型回答、封閉型活動和混合型回答。

(一)開放型回答

所謂開放型回答,是指對問題的回答不提供任何具體答案,而由被調查者自由填寫。

開放型回答問題的最大優點是靈活性大、適應性強,特別是適合于回答那些答案類型很多、或事先無法確定各種可能答案的問題。同時,它有利于發揮被調查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夠自由 表達意見。一般地說,開放型回答比封閉型回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時還會發現一些超出預料的、具有啟發性的回答。開放型回答的缺點是:回答的標準化程度低,整理和分析比較困難,會出現許多一般化的、不準確的、無價值的信息。同時,它要求被調查者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而且要花費較多填寫時間。這樣,就有可能降低問卷的回復率和有效率。

(二)封閉型回答

所謂封閉型回答,是指將問題的幾種主要答案,甚至一切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然后由被調查者從中選取一種或幾種答案作為自己的回答,而不能作這些答案之外的回答。封閉性回答,一般都要對答案方式作為某些指導或說明,這些指導或說明大都用括號起來附在有關問題的后面。

封閉型回答的具體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填空式,即在問題后面的橫線上或括號內填寫答案的回答方式。

2)兩項式,即只有兩種答案可供選擇的回答方式。

3)列舉式,即列出多種答案,由被調查者自由選擇一項或多項的回答方式。

4)選擇式,即列出多種答案,由被調查者自由選擇一項或多項的回答方式。適用于有幾種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類問題。在幾種答案中,可規定選擇一項。

5)順序式,即列出若干種答案,由被調查者給出各種答案排列先后的回答方式。

6)等級式,即列出不同等級的答案,由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意見或感覺選擇答案的回答方式。

7)矩陣式,即將同類的幾個問題和答案排列成一個矩陣,由被調查者對比著進行回答的方式。這種回答方式,適用于同類問題、同類回答方式的一組定序問題。

8)表格式,即將同類的幾個問題和答案列成一個表格,由被調查者回答的方式。

封閉型回答有許多優點,它的答案是預先設計的、標準化的,它不僅有利于被調查者正確理解和回答問題,節約回答時間,提高問卷的回復率,而且有利于對回答進行統計和定量研究。封閉型回答還有利于詢問一些敏感問題,被調查者對這類問題往往不愿寫出自己的看法,但對已有的答案卻有可能進行真實的選擇。封閉型回答的缺點是:它的回答方式比較機械,沒有彈性,難以適應復雜的情況,難以發揮被調查者的主觀能動性;它的填寫比較容易,被調查者可能對自己不懂、甚至根本不了解的問題任意填寫,從而降低回答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三)混合型回答

所謂混合型回答,是指封閉型回答與開放型回答的結合,它實質上是半封閉、半開放的回答類型。

五、設計答案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 設計答案的原則

1)相關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與詢問問題具有相關關系。

2)同層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具有相同層次的關系。

3)完整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應該窮盡一切可能的、起碼是一切主要的答案。當答案過多時,可以只設計幾種主要答案,然后加一個“其他”,這樣就達到了完整性的要求。

4)互斥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是互相排斥的。

5)可能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是被調查者能夠回答、也愿意回答的。

(二)相關問題的接轉

在回答方式的設計中,應該特別注意相關問題的接轉。一般地說,相關問題的接轉有以下幾種方式:

1)用文字說明

2)分層次排列

3)用框格表示

4)用線條連接

總之,對相關問題的接轉讓要簡明、清晰,使被調查者一看就懂。如果是訪問問卷,則可大大簡化,只要訪問員能看懂就行了。

六、編碼

   所謂編碼,就是對每一份問卷和問卷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答案編定一個惟一的代碼,并以此為依據對問卷進行數據處理。

   對問卷的編碼,包括編定被調查者的地址、類別和戶的代碼;調查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和合計時間的代碼;調查完成情況的代碼;調查員和調查結果評價的代碼;復核員和復核意見的代碼等。所有這些,都是對問卷分類和處理的依據。對問題的編碼,就是對每個問題編定一個代碼。對答案的編碼有前編碼和后編碼之分,封閉型回答的每一個答案,在設計問卷時就設計了代碼,叫前編碼;開放型回答的答案,一般是在調查結束后根據答案的具體情況再編定代碼,叫后編碼。

   編碼的主要任務是:

1)給每一份問卷、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答案確定一個惟一的代碼。

2)根據被調查者、問題、答案的數量編定每一個代碼的位數。

3)設計每一個代碼的填寫方式。

 第三節  問卷調查的實施

 一、問卷調查的一般程序

問卷調查的一般程序是:設計調查問卷,選擇調查對象,分發問卷,回收和審查問卷。然后,再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理論研究。

調查對象=研究對象(回復率×有效率)

假定研究對象是200人,回復率是80%,有效率是90%,那么調查對象就是:200/(80%×90%)=278(人)

分發問卷有多種方式,可隨報刊投遞,可從郵局寄送,可派人送發,也可安排訪問員通過電話訪問或登門訪問。

對于回收的問卷必須認真審查。

二、努力提高問卷的回復率

要提高問卷回復率就必須從下述幾個方面努力。

1)要爭取知名度高、權威性大的機構支持。

2)要挑選恰當的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的合作態度和理解、回答局面問題的能力,對問卷的回復率往往產生很大影響。

3)要選擇具有吸引力的調查課題。

4)要提高問卷的設計質量。

5)要采取回復率較高的問卷調查方式。

三、對無回答和無效回答的研究

1)它是正確評價調查結果的需要。只有弄清了無回答和無效回答調查以對象的具體情況,才能正確說明調查結論的代表性和有效范圍。

2)它是總結和改進調查工作的需要。無回答和無效回答有被調查者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卻在調查者方面。因此,弄清無回答和無效回答的原因,有利于總結經驗教訓,改進調查工作。

對無效回答的研究,應以審查中被淘汰的無效問卷為主要依據。要研究無效回答的原因、類型和頻率,看看哪些是個別性錯誤,哪些是帶共性的問題都與問卷的設計有關。

 第四節  對問卷調查法的評價

一、問卷調查法的優點

問卷調查法的最大優點是,它能突破時空限制,在廣闊范圍內,對眾多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

問卷調查的第二個優點是,便于對調查結果進行定量研究。

匿名性是自填式問卷調查的一大特點和優點。

問卷調查、特別是自填式問卷調查的另一優點是,對調查的雙方都比較方便。

自填式問卷調查可以排除人際交往中可能產生的種種干擾。

節省人力、時間和經費,是問卷調查、特別是自填式問卷調查的又一突出優點。

二、問卷調查法的缺點

問卷調查法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只能獲得書面的社會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動、具體的社會情況。問卷調查法決不能代替各種直接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的另一重大缺點是缺乏彈性,很難作深入的定性調查。

問卷調查、特別是自填式問卷調查,調查者難以了解被調查者是認真填寫還是隨便敷衍,是自己填答還是請別人代勞;被調查者對問題不了解、對回答方式不清楚,無法得到指導和說明。

問卷調查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填答問卷比較容易,有的被調查者或者是任意打勾、畫圈,或者是在從眾心理驅使下按照社會主流意識填答,這都使得調查推動了真實性。

另外,問卷調查的回復率和有效率低,對無回答者的研究比較困難,問卷調查只適用于有一定文字理解表達能力的調查對象,而不適用于文盲和半文盲,這也是問卷調查法難以克服的局限性。 

 

 

上一條:外語系關于組織開展2013年暑假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的通知
下一條:英語畢業論文選題及寫作、答辯技巧

關閉窗口

3044am永利(中國)集團官方網站-歡迎光臨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2020 陜ICP備 06001643號 地址:中國 陜西 安康漢濱區南環路33號 

您好!您是第 訪問本站的人。